唐学文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用“心”呵护群众健康
1月9日,唐学文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授牌仪式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巴南区人民医院)举行。此前,重庆市总工会发布了《关于命名2023年度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的通知》,经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市总党组审议和社会公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唐学文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成功入选。
入选创新示范工作室。
据悉,唐学文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由唐学文教授领衔,现有团队成员67人。工作室秉承“敢为敢先 求精求新”巴医精神,在心血管系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近三年工作室取得创新成果24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55篇,其中SCI论文19篇。在研科研项目7项,其中市级3项、区级4项。
以劳模精神为引领,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实干之桨。唐学文劳模创新工作室持续推进医疗技术创新,强化医疗特色优势,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服务群众健康。
勇攀“心”高度 以肯干、实干诠释劳模精神
“选择从医就是选择了一生奉献和不断超越。”唐学文一直致力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以肯干、实干诠释劳模精神。
从医初期,由于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局限,唐学文意识到加强新技术的学习运用非常关键。于是,唐学文以优异成绩,考到全国心内科进修班,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学习。学习期间,她没有放过任何一次跟台学习、上台操作的机会,成功掌握了心脏起搏器、冠脉造影等心脏介入技术。
学成后,唐学文将所学技术带回巴南。从2001年巴南区人民医院开展第一例心脏手术开始,在心血管内科持续不断努力,很多新技术、新项目陆续开展,一个又一个难题被攻克。
唐学文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唐学文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所在的心血管内科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打造的特色科室,已逐步发展壮大为拥有良好专业人才梯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先进完备的医疗设备、独特技术优势和专科特色的主打专科,更是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示范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心衰中心、国家级房颤中心、全国心脏康复中心协作单位和晕厥中心。
作为巴南区心血管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唐学文表示,成立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不仅要助益于临床和科研,还要培养人才、凝聚人才、引导人才,真正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
托起“心”希望 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一切医疗技术的攻坚都是为了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痛苦。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湛的专业技术,多次上演“生死时速”,为患者托起生的希望。
一位男性于去年6月入院,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严重钙化,同时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等多种疾病。患者反复发作心衰,十分危险,需要尽快解决瓣膜狭窄问题。
唐学文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所在的心血管内科与麻醉科等多学科配合,考虑到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术前充分评估了患者全身情况,对患者心脏严重转位,双侧股动脉入路狭窄、扭曲伴严重钙化等情况进行充分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尽管面临极艰难入路条件,仍成功完成主动脉瓣膜置换。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唐学文带领工作室聚焦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研究,创新开展各类介入手术,急性肺栓塞介入术,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冠状动脉旋磨术,无导线起搏,左心耳封堵等新技术,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与服务能力。
此外,唐学文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动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开展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如“防控动脉斑块,保持活力心脏”系列义诊,同时开展多场社区胸痛中心知识相关培训,组织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现场查房、病例讨论,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进一步提高区域高危胸痛救治能力。去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与一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启动双绕行流程,直接送达导管室进行急诊冠脉造影及PCI术,16分钟成功开通心梗患者的堵塞血管。
劳模引领,奋斗不息,砥砺前行。“全院将持续驱动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学文表示。(欧鸿)